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謝謝你的犯錯



今天是顧店日
開了個新遊戲讓客人玩
也順便讓小瓜一起
玩起來以後我便起身忙別的事

不一會兒 察覺那桌有些狀況
心想 不會吧….小瓜又發作了

我連忙過去
看到一起玩的那位媽媽正試著安撫
不過看那態勢
小瓜要在當下穩住情緒顯然已經是不可能了

老實說
我還真的有點火了
當下便把小瓜帶離現場
留下一臉尷尬的客人面面相覷
只能說聲抱歉

關上門
(當然不是要打小孩不過我猜外面的客人可能有點擔心….)
臉色鐵青的我真的感覺到很挫折
同樣的事一次又一次的上演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

看著他強忍眼淚的模樣
他或許期待我給他安慰的抱抱
但我定定地看著他的眼睛
一個字一個字的說

           

小瓜潰堤大哭
先是否認又是自責
我忍住不插嘴 讓他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
包括不想輸 發現別人快贏了 就乾脆故意輸
覺得自己不能控制情緒 辜負別人期待
怕大家會因為他情緒問題而不願跟他玩 不喜歡他 等等等等等

怕輸就不要玩
每個人都想贏
就算輸 也要玩完

我問他
你知道我們為什麼開這家桌遊店?
"讓我從遊戲中學習" 他邊哭邊回答
還抽抽噎噎地補了一句
"我知道媽媽你平常雖然都只是跟我親親抱抱
但是你也很重視怎麼教我"
(老實說 我還真驚訝雖然他話裡意思其實是說我平常沒在看他功課 只會親親抱抱)

最後 我說了
"媽媽謝謝你今天犯的這個錯"
他瞬間止住眼淚 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可是我不應該犯錯啊" 他說
接著
我跟他說了我的感覺
包括當下在客人面前覺得難堪
對自己如何教養孩子感到不知所措
但是
我告訴他
"如果不是這個機會
我們就不知道自己的感覺
也沒機會從錯誤中學習了"

小小的臉蛋彷彿注入了一股新能量
擦了擦眼淚 深吸一口氣
"….我好了" 他說
然後他開了門回到那桌跟客人說
我可以再玩嗎?
那位媽媽抱了抱小瓜 (她可能以為小瓜被家暴….XDDD)

小瓜開心地彷彿甚麼都沒發生過
而我
真的慶幸自己 有這麼個可愛又特別的天使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素顏分享



總是素顏的我
不知道被朋友念了多少年
頑冥不靈的到目前為止還是只能在特殊場合才上點妝
沒有特別原因 就像有些朋友是上了妝比較自在
我只是平時素顏比較自在
在正式場合還素顏 反倒就不自在了

應該說
戴著面具的我們
往往比較自在

無論喜歡或不喜歡
我們都需要戴著面具
而且隨時更換著適合的面具
有些時候
(說不定是很多時候)
我們愛面具甚至多過自己原本的樣子

臉書
也是張面具  (都說了是""書了嘛….)
我們關心著被多少人按讚
貼上自己最滿意的自拍
轉載正面力量的文章
再來個炫耀文
三不五時假文青一下(就像我現在這樣)

有朋友說
他覺得臉書很虛偽 所以拒上
我同意
不過我還是幾乎每天上臉書
帶著自己的面具
看著許多許多許多的面具
來來去去
如果說 面具也代表了某部分的自己
又豈能說這些面具不真實?

或許
就是因為有那麼一些少少少少的時刻
(比方說四十歲感覺中年危機的時刻 XDDD
或是放假休診跟自己約會喝咖啡的時刻)
允許自言自語
不在乎專業形象
不在乎隱私設定
不在乎討好了誰 或是惹惱了誰
不在乎哪個多心的會疑惑  "這人怎麼了?"

會想單純暫時脫下面具

 

親愛的朋友
你喜歡自己臉書上的這張臉嗎?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雪癌 治癒不能


如果說 打排球的歲月讓我學會了team work
那麼 滑雪讓我學會的便是 獨自克服恐懼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喜歡滑雪
但知道為什麼的人不多
對我來說 滑雪除了是個每年冬季給自己的一個徹頭徹尾放鬆的假期之外
它也是少數我認真學習的運動之一
雖然技術上還有許多精進的空間 (畢竟一年只能滑個幾天 >< 里程數累積有限)
不過學習的過程中
心態 才是最重要的鍛鍊

某種程度來說
滑雪是種非常個人的運動
其他人再厲害也幫不了你
因為那恐懼完全屬於自己

當基本的技術具備了以後
心態 決定一切

站在山頂向下望 決定前進的一刻
應該是最難的
初學的時候
即使是個緩坡
也讓我躊躇不前

選擇開始
就不能回頭
(地心引力可不是騙人的)

一旦害怕想停下來的念頭閃過 下一瞬間往往已經摔了
因為害怕的時候
下意識的必然會身體後傾
這麼作時雪板下壓的力量減少
很容易就會失去平衡
越害怕越要往前壓低身體
越是陡坡越要向前傾來維持雪板與坡道的角度

越怕越要往前
多麼特別的體驗

有時卡在半山腰 雙腿發冷 (而且真的很冷)
唯一能脫離困境的方法
只有深深吸一口氣
繼續往前

當義無反顧的專注前進 抵達時回頭望向那被征服的陡坡
心裡的滿足 難以言喻
就算是一路摔下來
也是種完成

有點像人生
不是嗎?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Life is sum of all your choices



今天是選舉日
想談談選擇這件事

很多時候們以為自己沒有選擇
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我也是如此
事情來了有理由的勉強自己接受
生活裡被自己設定的責任塞滿
不問自己想不想
問能不能 該不該

直到有一天我終於了解
其實我可以選

理解了以後然對於病人的處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許多人被自己困著為各種理由
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
其實們可以選
們之所以為自己目前的樣子
都是經過一連串的選擇
使是所謂的順其自然
也是一種選擇

我告訴病人
你替自己選東西吃
為自己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的建議不過是選項

可 以 選

有人可以強迫任何人
我相信人有選擇的權利
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can bear almost anyhow

記得前兩天一位病人
她顯然已經把自己逼到極限力大到嚴重脫髮
在診間崩潰大哭
她意識到些事情真的可以為自己選擇時
如釋重負的表情
讓我印象深刻感到欣慰

事實上可以選擇請她去看心理衛生科抗憂鬱藥
我可以選擇告訴她的血糖很好掉髮沒關係
但是我選擇了一個當下我覺得可以幫助她的方式
讓她在隔壁空診間好好的大哭一場

也許跟診小姐會覺得因此延遲下診沒有必要
內分泌科不必兼做免費的心理諮商
不過是我在自己允許的範圍內所做的選擇

說的是
就算我是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我還是會堅信
選擇的自由
Life is sum of all your choices

Ps. 選與不選是一種選 ~
 再怎麼想替別人選終我們還是只能為自己選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認真


最近因為練體能的緣故
禁不住會想起以前打球的日子
我才發現
我是個認真的人

認真 這件事 在大多數人心裡是不願意承認的
好像認真了 就輸了
不用認真就行的人 才是厲害的人
甚至
很怕自己認真了 卻還是不行 
乾脆不要認真 行不行都沒關係

一次跟好友聊天
我說 每次別人說我厲害的時候
我都會很不自在 一直以來都不喜歡這麼被認為著
從來都不覺得自己厲害 甚至很多時候是缺乏自信的
(大家都會說 還好啊 看不出來…)

很長一段時間 對於自己這種缺乏自信相當困擾
旁人往往不解
我也選擇忽略這種感覺

這些年在臨床看病人越來越在乎病人的心理層面
發現不少人在被問到有沒有壓力的時候
都會極力否認
不禁讓我覺得奇怪
有壓力 難道是件丟臉的事?

我問問自己是不是這樣呢?
認真 會很丟臉嗎?
承認有壓力 會丟臉嗎?
當我這樣問了自己以後
多年來的困擾居然有了解答

面對稱讚的時候
我不再感到難堪或是承受不起了
因為我知道
我雖然不認為自己厲害
但我知道我很認真
我會有壓力 但我不用假裝輕鬆

只要一直認真下去就好了

套句我很喜歡的話
認真 你就輸了
一直認真 你就贏了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跑步--- 誠實面對自己的開始



從小就討厭跑步
小三起開始加入排球校隊起
一路打到大七那年生日當天韌帶斷掉為止
練球重訓折返跑蹲跳衝刺我都沒問題
唯獨慢跑是我最不願意做的訓練項目
每次看見臉書朋友分享路跑經驗
總是既羨慕又佩服
但不認為自己能跑超過兩圈排球場
"跑步很無聊耶"
過去我總是這麼告訴自己 (也這麼告訴鐵人三項的老公...打消他要我陪他跑步的念頭)
….到底是吃錯了甚麼藥
我竟然開始學習跑步?還打算參加路跑?

回想起來 應該是去年的體適能測驗吧
這些年來雖然因為膝傷不再打球
我還是陸續會做瑜珈
並不認為自己的體力有多差
直到去年邁入四十大關之前的一次體適能測驗
輕鬆做完一分鐘將近40個仰臥起坐
沒想到三分鐘階梯踩完 喘到差點岔氣
心肺功能一測出來居然在五等級最末
而且是差很多的狀況
這一嚇可不得了
嚴重摧毀了我對體能的信心
再怎麼說也曾經是運動員啊啊啊啊啊啊
於是
我先開始去女性30分鐘健身中心運動
但很快地發現 雖然肌力稍微加強了 但心肺功能沒有太大進步
這時 祕密的力量發揮了效果
我家樓下開了健身房 (有沒有這麼神奇  再不運動就要天怒人怨了)
對於超會替自己找藉口的我來說
這是我連改變主意都還來不及的距離
其實以前我也曾經去過健身房
最後就跟大多數人一樣 因為太遠和各種理由而作罷 (放在客廳的跑步機可以證明真的跟距離無關…)
開始工作以後建立運動習慣這件事
真的沒有像學生時代那麼簡單
我不想再一次的三分鐘熱度
任由信用卡扣款證明自己的缺乏意志
於是
這次我認真地檢視著自己每一個抗拒的念頭
我想 我真的要試著體會跑步的感覺
老實說
站上跑步機一開始跑就想停下來
自己去跑時總是因為腦中出現的各種理由把一開始的目標打折再打折
自己果然不是個適合跑步的人類 我再度證實了這點

第一次練完肌力時 教練吩咐要跑40分鐘 (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說完就走了)
我心想 40分鐘應該是我人生的極限吧 打從有記憶來 頂多跑過十分鐘吧?
不知為何 教練講話對我有種很強的約束力….大概是從小聽教練的話習慣了
我居然真的跑了40分鐘 雖然速度可能只比走路快一點點  但真的沒有停下來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里程碑
我看著儀表板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接著
神奇的事情開始發生
有股不可思議的力量改變了我的大腦
我那長達四十年牢不可破對跑步的抗拒高牆竟開始鬆動了
我開始試著調快速度
不可否認的
還是需要跟想停下的念頭搏鬥
兩股力量的消長並不一定是誰佔了上風
有時還是會因為狀況不好而提前停止
但每次完成目標時
看著鏡中紅著臉滿頭汗全身發燙的自己
竟有種不可言喻的滿足感
我居然開始喜歡上跑步的感覺
應該說
我喜歡上跑完步那種對自己很滿意的感覺
(因為跑步當下其實多數時還是生不如死….哈哈)

把這些感覺寫下來
有兩個目的
一是 分享自己的想法 希望讓多一些人開始體會運動的樂趣
(其實才是最主要的寫下此刻的自己 當倦怠時可以重拾這一份初衷 也算是對自己的宣示與承諾

這段誠實面對自己的旅程
希望自己能繼續跑下去










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溝通與堅持

年會的時候 其中一堂的講師講了一個笑話
他說他從來都不做家事
他老婆抱怨著
我念了你二十五年 你怎麼這麼固執啊?
他回答
你都說不做了 你還堅持念我念二十五年
我看妳比我還固執吧?

咱們做衛教的醫護人員
不也是如此?

一位久未謀面的朋友今天分享了她身為一位特殊孩子媽媽的心路歷程
她的孩子是個擁有天才般寫作能力卻連開口叫媽媽都沒辦法的星兒
其實只想"被理解"而已
朋友這麼說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其實
真的就是從理解開始

但是背後支撐的那股力量
其實是不放棄的"堅持"….

給所有願意理解且堅持溝通的朋友們一個大大的擁抱
加油~~






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不完美的完美

十八年了
母親胸前那道傷疤究竟還在不在?
我只知道,母親總是選擇不去大眾池泡裸湯
但是現在的她,真的跟小時候印象中的媽媽有非常大的改變
當我提出希望跟媽媽聊一下有關乳癌的事後,才終於有機會靜靜的聆聽這十八年對她人生的改變
"我只知道我不能死" 她說
"我如果死了,你們三個怎麼辦?"

我的母親是個全職的家庭主婦
那個年代跟現在不同,會讀親子書的媽媽是很少的
而我的母親,總是用心看著報紙上的親子專欄
是個把子女照顧的無微不至的全職媽媽
而我跟弟弟,應該算是那個年代少有的媽寶吧
從小媽媽就包辦所有的家務,每到吃飯時間,她總要我們趁熱吃,而她卻忙到飯菜都冷了,還不忘替我們仔細的挑掉魚刺,剝掉蝦殼
中午媽媽總是幫我們送上現做的便當,還加上削好的水果
照顧我們是她的責任,也似乎是唯一的責任

"我那時候不對,替你們做太多了,沒有放手讓你們學習"
她說,"如果不是得了病,你們兩個現在早就被寵壞了"

"其實那時真的很怕
覺得進手術房就再也出不來了
接到醫院的電話時,腦筋一片空白,完全沒辦法思考
之後有好長一段時間
聽到電話鈴聲就全身發抖"
她回憶當時的場景

媽媽是個敏感多慮又缺乏安全感的人
個性使然吧
完美主義的她把所有的責任往身上扛
容易內疚自責又太在乎別人的看法
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
長大了我才明白
生病前的媽媽是過得很辛苦的
學生時代社團活動玩得瘋
三不五時還夜遊
媽媽心裡擔心的不能入眠
(這時爸爸早已鼾聲如雷)
她便對著長年供奉的土地公訴說心中的乞求
一直到我們平安回家才肯睡
即使如此
她也從不因此限制我們或是責罵我們
我跟弟弟過著多采多姿、無憂無慮的大學生活的同時
原來
癌症已經隨著母親的長期壓力而悄悄降臨

那年我大四,正是醫學系最忙的時候
媽媽病了要開刀居然還瞞著我怕影響我考試
記得那天我趕到醫院
看見媽媽強忍著疼痛的虛弱樣子
真的不知道該說甚麼
弟弟彷彿一夕間長大
爸爸卻一夕間蒼老
而只會讀書的我,才驚覺那些年被理所當然呵護著的日子
原來是用媽媽的健康換來的

"幸好得乳癌,我才開始懂得為自己活"
十八年後,媽媽笑著這麼說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如此的豁達

"我真的很怕死,又覺得自己一定不能死
每天的心情就這樣高高低低
如果沒有你爸爸
我絕對撐不下去"

說到這裡
媽媽眼眶紅了
"都是你爸爸的功勞
這麼多年
他完全不嫌棄我"

據媽媽說
爸爸年輕的時候風流倜儻
是許多女生心儀的對象
而媽媽並不覺得自己有出眾的外表
所以切除乳房
對原本就沒甚麼自信的媽媽來說
是件非常可怕的事
當時的治療觀念跟現在有些不同
母親接受了根除手術,連大胸肌也切除
術後還有一連串的放射治療

"我每次進去照鈷六十,都覺得好像進了外太空
其實心裡非常非常害怕
我只好在心裡數 一秒 兩秒….
雖然時間很短
卻好像很長
不過到後來
我發現我不用像一開始那樣數很久,一下子就結束了"

很難想像媽媽這樣一個緊張大師
可以獨自面對這些

"還好有你萬阿姨
每次都跟我去
那邊也有病友會跟我聊天"

不管是知心好友的支持還是數面之緣的病友
媽媽對於別人的好總是謹記在心

"我在病床上,你阿公來看我
我覺得自己很不孝
所以我一定不能死"

我的母親,就是這樣,甚麼都替別人先想
總是把自己的需要
放在最後一位
乳癌
這個上天的安排
讓我的母親
終於有機會
學會好好愛自己
現在的她
真的跟我小時候很不一樣
她學會放心 學會放下 學會放手讓我們飛
她還是一如過往的好學
學著玩臉書、用Line 聊天、玩桌遊、認識新朋友
更重要的是
她學會了接受不完美的完美
學會真正為自己























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婆婆與媽媽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母親節
每每想著該送甚麼禮物
而她們也總是笑著說
我們甚麼也不缺
今年
我決定寫篇文章談談我的婆婆與媽媽….

很少人像我這麼幸運
婆婆與媽媽不但相處融洽
還可以一起打牌聊天
其實她們倆的個性完全不同
媽媽是個典型的家庭主婦
甚麼事情都替孩子打理得好好的
婆婆從以前就是個職業婦女
讓孩子學習獨立是她的理念

在我大四那年
媽媽被診斷了乳癌
就跟我們許許多多乳癌病友一樣
疾病讓她意識到完美主義凡事擔在肩上的個性必須有所改變
我沒辦法體會疾病所奪走的
或那胸前傷疤所代表的
但我清楚地感受到
我母親的堅韌和重生的勇氣
這些年來她變了
變得包容 變得樂天 學會放下對孩子的擔心
放下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的自責
越來越快樂 也更懂得愛自己了

而我的婆婆
差不多在我進門後不久
就被診斷為巴金森症
我從沒見過像我婆婆這麼堅強的人
或許是童年的刻苦讓她忍功一流吧
從沒見她唉聲嘆氣
不僅學油畫還開畫展
身體的不便完全沒有限制她心中的自由
看她為了移動僵硬的肢體額頭上布滿汗珠
嘴上也從不喊苦
下周她決定以72歲的年紀去評估植入晶片手術的可能

她們
沒有很高的學歷
卻有著過人的智慧
和經過歲月淬鍊後的人生體驗
她們
用心經營著家庭
沒有輝煌的事業
卻都有著令人稱羨的婚姻
她們
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
卻擁有面對未來的勇氣
和影響子女一輩子的形象

在這母親節的前夕
我不知道有任何物質上的東西能代表我心中對這兩位偉大的母親的敬意
只能粗淺的用文字 簡短地寫下心裡的話

我愛妳們 母親節快樂~~
謝謝妳們教我如何當一個媽媽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媽媽為什麼不聽話

又是一件病人教我的事

她把母親的血糖當作自己的責任
我看著眼前這位精疲力盡的女兒
不禁為她心疼
說說這對母女吧
母親其實很可愛
在她還沒失智前
她總是很認真地控制血糖
還會熱心地替別人出主意
記得幾年前她曾經因為慢性骨髓炎住院
漫長的抗生素療程使得她必須待在醫院
不甘寂寞的她總是到處串門子
政令宣導般的宣傳控制血糖的重要
但是後來出現輕微失智的問題
女兒為了幫母親控制血糖
往往需要限制她的飲食
或許是因為限制導致更多的慾望吧
病人就在家人不在時趁機多吃
體重開始直線上升
血糖當然也越來越高
每每看見母女倆上演同樣的戲碼
女兒氣媽媽不聽話
媽媽說我死了算了

這回因為居高不下的血糖
安排病人住院
也多了一些時間跟女兒談談
其實又要工作又要照顧病人
病人女兒肩頭上的壓力可想而知

"每次叫她做甚麼她都說不要"
"都不聽話 我真的會被她氣死"

言談中透露了許多挫折感
我告訴她 憤怒的背後住著恐懼
"妳怕甚麼?" 我看進她的眼裡
"妳是不是怕妳這麼努力照顧,萬一疏忽了,媽媽就不在了?"
她的眼淚 終於一大滴一大滴滾落下來

我說
人再怎麼努力 還是逃不過歲月
妳再怎麼認真 媽媽有天還是會離開
既然這樣
為什麼不珍惜現在
要把這麼寶貴的時間耗在因為血糖的數字而吵架呢?

老人家希望的東西很少
希望被重視 被愛 希望自己有用 希望子女快樂
如果她覺得因為自己的病總是讓家人生氣
她一定比誰都難過
覺得自己很沒用
所以才會說死了算了

或許常常我們的關心會用責怪來表現
讓我們想想責怪的背後 其實都是滿滿的愛
既然如此 就讓鼓勵和陪伴來取代責怪吧~~

在母親節的前夕
僅把此文獻給所有關心媽媽的子女
也祝天下的媽媽
母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