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7日 星期三

誰也別想活著離開這個世界

下午看診時 一連兩個病人進門都擔心起自己會不會洗腎,我覺得奇怪,明明都是血糖很理想,腎功能也才剛檢查過,連尿蛋白都沒有,一問之下,才知道候診時隔壁腎臟科有名尿毒症患者剛好也在候診,在門外閒聊讓他們不禁也擔心了起來,而這第二位病患之前有過小中風,雖然回復得很好,但言談間透露許多不安與焦慮,我根據他的檢驗數據解說了以後,看他仍舊眉頭深鎖,突然腦中浮現今早在臉書上看到的一行很震撼的文字 (背景是航海王魯夫)
別擔心....誰也別想活著離開這個世界

別擔心‬...‪誰也別想活著離開這個世界‬

於是我跟病人和一旁的兩位女兒談起這段文字
大家不禁笑了
開啟了一些有關生老病死的對話
一致同意現在醫療那麼進步
人好像也沒有比較快樂
"其實我以前覺得自己身體很好的" 病人說
可是中風以後好像一切都不一樣了
其實他復原得很好 雖然有過小中風
幾乎是看不出來
這段期間糖化血色素一路從剛開始超過13降到現在7.1
你可以不用一直把自己當做病人的,我說
只不過已經不是18歲而已
我指指自己穿支架的腳說 我也在復健啊
(只差沒說這是忘了自己不是18歲的後果)
感覺這位頭髮花白的長者緊皺的眉頭鬆開了些許
他說他以前曾經四度泳渡日月潭
回去之後打算開始重新運動
很慶幸今天剛好就診人數不多讓我有機會跟病人談談生老病死
那些安眠藥和正常數據也解決不了的焦慮
好在誰也別想活著離開這個世界 呵呵…


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醫糾法


這段時間的醫糾法和新聞事件不禁讓我想著
是貧富懸殊撕裂了社會價值觀嗎?
是社會的變化還是人性的必然呢?
人們似乎不再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其實是一連串選擇的結果
每個當下的選擇包含不確定性的因素需要做選擇的人去負責
當我們覺得自己"被迫" "不得已" "沒辦法"
或是當我們希望"一定" "無論如何" "必須"
就自然認為有人該來為一切自己不想接受的結果負責
其實古時候的人也一樣的
天災人禍頻傳 皇帝趕快去祭天 砍幾個不順眼的頭 但是該造反的還是造反
古時候被皇帝砍頭的御醫想必也不少吧
華陀不也被曹操殺了?
只不過 古時候只有當皇帝的想要長生不老藥
現在呢 人人都想要
那問題在哪?
大家都知道 物以稀為貴
稀有的東西必然昂貴
過去醫師高收入的原因是供需之間的必然
教育機會少所以醫師少
醫師少所以收入高
醫師的收入高所以自許也高
因為這是稀有而高貴的身份 要有對應的醫德 "德術兼備"
才對得起自己的努力和眾人的栽培

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改變了
大學不窄了
碩博士生掉一地醫生有啥了不起 (學歷不過是個學士)
醫院診所醫學中心比便利商店還多
就診方便 價格低廉 全民健保 世界第一
人人都開心了嗎?

不對啊
醫師不是應該要高收入嗎?
有人開始覺得不對 但是 當醫師是為了救人 談錢太俗氣了 過得去就好了吧
還是不對啊
有人覺得當年老子拼死拼活當醫師 自己苦好歹不能讓守活寡的老婆過得寒酸
不然怎麼對得起醫師娘和家中老母
來不及的退休
來得及的轉行
想在供需平衡的市場上獲利必須競爭
然而醫療的傳統市場機制因為健保而失靈
想要維持高收入的醫師們出走到自費市場
留下來的無非是求個穩定 圖個安穩
接受醫師並非高收入行業的事實
只求別上法院就好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內外婦兒急重症 這種沒日沒夜昏天黑地的日子 是需要重賞才有人做的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賠錢的生意沒人幹
四大皆空 不是很正常嗎?
錢錢錢 你們就知道談錢?? 當醫生難道不是因為要效法史懷哲嗎?
咱們前署長推DRG時就說啦 醫院幹嘛每個case都要賺 賠幾個也應該啊
是的 我所認識的醫師們真的有很多從不談錢
兢兢業業 從不抱怨
就像北榮陳志堯醫師一樣
醫師可以不談錢 繼續支持健保 不為五斗米折腰
但是當病人跟你談錢時那就不一樣了
不談則已一談2000 
更糟的是把你多年的努力一筆勾銷 說你枉顧生命 沒有醫德
今天如果不是因為陳醫師幾乎是個聖人有太多同僚跳出來喊話
媒體和網友難保不會把他生吞活剝
像我這麼鐵齒的個性是很不屑防禦性醫療的
因為我最討厭對未來的焦慮吞噬了當下的美好
人生如此無常 
醫師在生老病死的必然中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醫師也會生病
每個人都會
應該在生老病死的必然中理解什麼呢?
我們的當下 美好嗎?
要別人來為自己的不幸負責 就會變得幸福嗎?

還是一句 堅決反對醫糾法


當然如果勢不可擋 醫療的現狀也許不差這一條法案
生命還是會自己尋找出路的
我們終究要勇於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始終相信每個發生都是當下最好的發生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一念之差 談減重



常常在門診遇到一些前來諮詢體重問題的民眾(大多都是女生)
仔細問下來 幾乎都是不當節食減重後的復胖
在一開始減重時 快速的流失了肌肉 陷入代謝緩慢的狀態
反覆下來即使吃很少也很難再減 甚至持續增加體重

即使選擇了運動
也往往是對增加肌肉效果有限的像快走之類的有氧運動 
雖然可以燃燒脂肪 但是耗時而且長期的效果不明顯....

心理產生巨大的挫折感
跟食物的關係變得扭曲
對自我的觀感越來越差
體重機的數字患得患失
忘了當初想減重的初衷

最後只能得到一個理由 自己一定是"內分泌失調"
殊不知 這種失調是個必然
問題出在對待身體的方式 而不是疾病

辨認這種狀況的特點其中之一就是
身體找不到一個穩定的體重
往往問診時會發現體重波動很大
自述如果"正常吃" 就會變胖
但是所謂的正常 其實是習以為常的 "慣常" 而非收支平衡的 "恆常"

所以呢?
在體重問題的思辨上
請各位想想

首先
我們關心的是"體重" 還是 "體態"
體重機上的數字其實不說沒人知道
我們希望自己呈現出來的樣子才是大多數女生關心的重點
接受並喜歡自己的樣子 比強迫自己達到體重計上某個特定的數字重要多了
人生並不會因為體重達到某個數字而完美

其次
想要的是 減重 還是 減脂
就健康的角度來說 增肌減脂 才會對改善代謝有幫助
Sarcopenic obesity 肌少肥胖症 是代謝下降的因素
而增加功能性肌群對於提高代謝 維持關節穩定 預防運動傷害才是治本的方法

說穿了
又是個目標和達成目標的方法沒有想清楚的老問題

當然 短短的問診時間要建立邏輯思維是不容易的
但把關心的焦點從

體重 轉為 體態
減重 轉為 減脂

也許是讓愛美的女性重新學習愛自己的開始吧